adtopr
ad1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

做多迈瑞医疗,就是和全世界医疗体系一起补短板

来源:中国网    发布时间:2023-01-26 14:09   作者:中国网   阅读量:7042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政府需要面对不同的紧迫任务。

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即使它像美国一样强大,劳动人民还是忍饥挨饿所以你会发现,当罗斯福承诺每个锅里都有一只鸡的时候,纳粹德国选择了同样的说辞——每个德国人的桌子上都有牛奶

两国的经济政策和画风也非常一致:瞄准铁公基,专心做大事提振信心和刺激消费都成功地将国家拉出了泥潭

90年后,新冠肺炎疫情让老革命遇到了新问题——疫情突破了相当多国家的医疗体系因此,各国政府都意识到一个共同的问题:面对医疗体系资源不足的现实,必须补齐短板

01数量是面子,质量是里子。

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在医疗体系建设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努力的程度清楚地反映在结果中2010年至2022年,每千人医院床位数从2.47张增加到6.51张对大医院的偏爱,催生了华西医院,郑达一附院等拥有上万张床位的巨型医院,放眼全球,鲜有匹敌

因为成绩斐然,物质资源丰富所以在疫情发生前,无论是媒体还是学界的询问,都有一个共识:疾病谱正在从传染病走向心脑血管,肿瘤等慢性病,医疗资源没有问题

但新冠肺炎揭示了真相:在中国,急救医疗资源和优质医疗资源远远不够。

这种不足平时并不明显一旦发生紧急医疗事件,就会对医疗系统造成冲击2020年,武汉拥有三甲医院36家,床位7.1万张,医疗资源位居全国前十,堪称全国医疗资源发达地区当影响集中时,医疗资源的巨大供需缺口瞬间暴露

疫情中,重症病人的ICU床位是最稀缺的资源在这个数字上,我国每10万人有4.6张ICU床位,即使以武汉6.6张的高水平,也远低于德国的33.9张和美国的25.9张

所以在医疗资源的评价上,量是面子,质是里子质量和效率比纸张强度更重要

供需之间的差距在策划者眼里2020年,作为疫情催化的应急工程,一批新建医院开工从2020年底开始,真正考虑疫病结合的新的长期医疗基础设施规划将正式启动

新的医疗基础设施侧重于疫情与疫情相结合,有其自身的双重背景。

首先,新冠肺炎疫情已经持续了两年伴随着奥米克隆成为优势毒株,重症比例大幅下降,各国逐步放开疫情控制

其次,在疫苗,口服药,医疗器械组成的抗疫三驾马车中,疫苗和口服药的研发是不确定的,以医疗器械为核心的基本公共医疗体系才是真正维护公共安全的最后底线。

从更高的层面看,医疗基础设施短期可以满足抗疫需求,长期可以积极刺激经济,同时兼顾民生和社会公平无论疫情趋势如何,都是政策规划应该也必须走的方向

ICU资源的重要性自不必说,但全国只有34万张ICU床位在规划新的医疗基础设施时,这个数字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国联证券做过一个测算:如果以美国和德国的平均ICU水平为目标,我国需要达到168—252万的范围如果将感染率和重症率用于新冠肺炎管制放开后的预防和管理,10亿人需要441万份

不管怎么算,都意味着量级的增加考虑到世界各国政府对补短板的共同认识,以及医疗资源的扩充,恐怕还得翻几番

优质医疗资源建设不是一篇论文一旦新建医院成立,除了建筑工程,医疗设备是采购费用的大头建一个ICU床位,监护仪,呼吸机,体外除颤器,输液泵,微量注射泵,心电图机等一套基本设备都是需要的所以ICU的建设不仅仅是增加几百万张床位,还要完成每张床位几百万套的配套设备

02继续受益,放心。

了解疫情很难,但了解医疗器械并不复杂。

虽然医疗器械和医疗密切相关,但这个业务的本质其实是高端制造所以医疗器械行业也可以看出制造业的特点——有规模优势,去小存大,行业兼并自然也有强者的引领作用

成为医疗器械行业的领导者,关注从R&D到销售的全科医疗的卓越性没有一个环节,不仅护城河的逻辑不成立,业绩也会有波动

在a股和港股市场,迈瑞医疗在同板块中市值排名第一,第二名仅为迈瑞的九分之一这种现象绝非偶然,而是由行业的属性决定的

相对于创新药物和疫苗的押宝研发,医疗器械的研发是一种隐性的微创新其应用层面重于基础研究,工具理性大于空中想象它不在乎爆发性的突破,而是注重经验的积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产品的修改和改进整个技术进化是持续的,企业所做的一切努力都会成为未来迭代的使能基础

所以,盘点世界范围内的设备巨头,虽然各自优势领域有差异,但都是按部就班的走,很难看出是谁诞生的颠覆者。

对于覆盖三大生产线和多种产品的迈瑞医疗来说,只要敢花钱研发,现有的技术优势就会一点点加厚,最终成为新来者无法逾越的护城河翻阅迈瑞的财报可以发现,该公司连年加大R&D投入,从2019年的16.49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20.96亿元,2021年攀升至27.26亿元,同比增长30.08%

因为有R&D投资作为资源保障,所以可以看到迈瑞全球十大R&D中心的布局,R&D人员3492人,专利申请7418件,你也可以看到董事长李希庭先生的公开承诺,对R&D的重视不变。

日前,迈瑞医疗发布2021年度财报,营业收入252.7亿元,净利润80.02亿元,这意味着公司分别获得20.18%和20.19%的同比增长。

作为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的龙头,这种增长的一个核心逻辑自然离不开国内扩张扩张的对象是那些过去中国制造不出来,由外国公司销往世界各地的高端设备与此相对应,国内市场营业收入152.59亿元,同比增长37.34%

另一个核心增长逻辑是国际化伴随着国内扩张的成功,迈瑞开始与海外巨头争夺市场,最终演变为全球扩张体现在业绩上,就是2021年国际市场100.1亿元的营业收入,700多家空白高端客户的新突破,700多家现有高端客户的横向突破

但与这两者相比,迈瑞的第三个成长逻辑在于打破科室和适应症壁垒的平台化趋势。

30年来,迈瑞从一台显示器起家,构建了一个产品线众多,横跨十余个科室的全院业务生态圈从以监护线为核心的生命信息与支持业务,到包括血液,生化,化学发光,凝血在内的体外诊断业务,从医学影像业务,到跨科室,跨学科,跨医院的三瑞智慧医疗解决方案

这种一个科室,一个品牌,一套解决方案的细致玩法,就是单个产品带动整个科室,整个科室带动整个医院,整个医院带动医联体和医院集团。

作为国内医疗器械行业的领军企业,这一逻辑帮助迈瑞不仅扮演了高质量医疗器械供应商的角色,还努力成为医院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合作伙伴董事长李锡廷先生能够面对股东迈瑞开放态度不变的冷静判断

作为国内领先的医疗器械,迈瑞拥有罕见的跨产品线,跨市场的布局凭借高质量的产品,服务和快速交付能力,迈瑞继续提升其在全球医疗领域的影响力和市场地位在过去三年的抗疫运动中,迈瑞作用的稀缺性已经通过其成绩得到了清晰的体现所以继续受益于新一轮医疗基建,几乎是确定的大概率事件

3迈瑞的时代使命

在投资的世界里,有的公司是流星,业绩和估值一闪而过,有的公司是星星,在戴维斯的双击之路上持续发光发热。

摊开迈瑞医疗2018年至2021年的四份年报,营收增长从未低于20%自2018年10月上市以来,迈瑞医疗从53元开始一路上涨,最高点达到502元这个公司所有的资深投资人都会知道两件事:第一,获得利益最多的人是持有时间最长的人,第二,股价越跌越有信心

质量好不代表不会被误杀熟悉迈瑞的投资者都知道一个规律:迈瑞每次财报,股价总是下跌

这种现象甚至困扰着公司内部的员工为什么在业绩突出的情况下,市场却反其道而行之

这其中的原因其实并不复杂——龙头企业的未来往往没有参照物。

龙头企业往往代表着行业的定义在以自己的方式寻求增长的同时,也在为行业提供增长模式在建立护城河的同时,也在定义护城河在设定业绩目标的同时,也在为行业设定标杆

这种无标杆,无指导,无标杆的状态,很多时候必然会让投资者陷入信仰缺失的嫌疑所以,即使集中采购中标对业绩影响不大,即使公司员工去了还是留了,都会被猜疑放大

在这个前提下,只有100%,200%的超增长业绩和高强度刺激,才能对冲信仰缺失的嫌疑反之,总是难以避免业绩增长,股价下跌的尴尬

但有一点大家都知道,以迈瑞的制造业属性,以及目前这么大的业绩基数,能保持20%的增速就很优秀了如果能继续以这样的速度增长,达到世界第一的位置只是时间问题

作为迈瑞医疗的董事长,李希庭先生在2021年年报中做了意味深长的表述:

伴随着我国医疗器械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创新的深水区,一些企业在一些技术领域已经接近甚至超过国际一线水平着眼于未来的科技创新之路,我们深信,前方不会有灯塔,甚至没有任何路标指引未来国内医疗企业必须依靠自主创新的内生之光照亮前路

作为医疗器械行业的资深从业者,迈瑞医疗的掌舵人,这是李希庭先生的心声可是,除了自主创新的内生之光,还有一些更重要的东西照亮了迈瑞的前路

无论是危重病人的监护,还是急症病人的抢救,还是日常健康的观察,都是依靠医疗器械向更先进,更普及的方向前进对于大众的安全健康来说,这个主题的意义远不止资本市场的欢呼雀跃

多年的R&D投资,不断扩大的R&D团队,微创手术,动物医学,骨科,AED,以及其他重点新业务布局——迈瑞医疗的种种动作,在二级市场上引起的概念刺激可能没有那么强烈,对财务报表的影响也不一定总是正面的但是,股价的错杀和暴涨,不是这家公司在乎的,也不是它最大的价值

和很多超级项目背后的央企一样,迈瑞医疗被时代赋予的使命不仅仅是要做中国第一,更要有漂亮的报表和坚挺的股价是疫情的锚,是保障公众健康的核心力量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